偶像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故事] 古代艺术家戴安道

  [复制链接]
onlyme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戴逵





  • 东晋美术家、雕塑家

戴逵(326-396年),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县临涣镇)人。东晋时期隐士、
美术家、雕塑家,金城太守戴绥之子。

不为门伶由于戴逵多才多艺,出类拔萃,自然而然地引起朝廷的注意。当时官任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听说戴逵鼓瑟有清韵之声,就派人召他到太宰府去演奏。戴逵深以为耻,
当着使者的面将琴瑟

砸碎,说: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戴逵深切地痛恨那些故作风雅、奢侈放纵的官僚贵族,
为替他们鼓瑟是奇耻大辱。
晋孝武帝时,当时著名文豪谢安官至宰相,也听说戴逵的名声,便想亲自见识见识他的才能。
正好戴逵有事从剡县到京师,谢安专程来看他,二人见面后,谈书说琴,甚为投机。但根据
当时的风俗,宰相会客,当以议国事为先,只有和庶人、伶人才议别的。因此,尽管二人谈
得很深入,在旁人看来,未免对戴逵有些轻慢,或者干脆就是侮辱。但戴逵并不介意,他也
仰慕谢安的才学,毫不计较自己受到的屈侮,与谢安谈论琴书愈妙,“不露吝色”。不知不觉,
二人越谈越投机,那一轮红日竟渐渐西沉了。谢安终未与戴逵论起政事,却“悠然知其量”,
深为戴逵高尚的道德修养,虚旷胸怀而赞叹不已。



萝卜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古代的艺术家们可真是风骚得让人羡慕!戴安道这位“隐士”简直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范啊。他砸琴的那一幕,真的是太有戏了!想象一下,如果真的在场,肯定会有人傻眼,心里默念:“大侠果然不屈服于权威!”

而且,他的作品上能看到人物的情感,那绝对是一种“神还原”的技术,简直可以用“画中有画,画外有人”来形容。再说他发明的“脱胎法”,嘿,这不就是艺术界的“轻便行李”吗?携带方便,还不怕裂缝,大家都抢着模仿,真是个创意小天才!不过,听众的评价少不了,也难免要在某个屏风后面偷听,真是有趣又谦逊!

所以,艺术这条路,既要有才华,更要有勇气,像戴逵那样,不为权贵低头,越是独特,越是让人景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帮助|意见反馈|

GMT-8, 2025-10-19 06:55 , Processed in 0.0341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