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职场打拼] 在浙江,被包养都得上班

[复制链接]
irobert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朋友们,发现没有,没人爱上班,但人人都在上班。

为啥呢?

事实就像脱口秀演员张骏说的那样:

“因为我是个中国人,我不能纯玩,纯玩会有负罪感。”
这句话说到了大部分中国人的心坎上。

特别是浙江人。

放眼全国,可能找不出比浙江人更闲不住的。

他们可能不信神明,但绝不会不信天道酬勤。



在互联网上,每个省有每个省的刻板印象。

山东的刻板印象是编制,天津的刻板印象是老头;

东北的刻板印象是海南,海南的刻板印象是东北。

浙江留给大家的刻板印象大概就是“搞钱”。

作为一个不会搞钱的浙江人,我只能说:

浙江人并不是个个都有经商头脑,他们只是不能闲着。

在这片土地,上到九十九,下到一条狗,家里但凡能喘气的都得为了生活出力。



有话糙理不糙的网友说:

在浙江,连小三都得上班。

没有白吃白喝、坐享其成的道理。



浙江的大小老板们都爱开豪车,不是为了炸街,而是为了送货。

他们的后备箱里装不下九十九朵玫瑰花,因为装满了布料、模具、纸壳子;

还有刚挖出来的春笋或刚摘下来的枇杷,这些都是社交硬通货。



但江浙沪独生子女被氪金托举的成长叙事毕竟只属于少部分人。

很多浙江孩子到了年纪就会被家人催着学车,只不过学成归来开的不是帕拉梅拉,而是叉车、大卡。

不为别的,就为了给爸妈厂里省一个人工成本。



像我这种浙江小地方普通家庭的小孩都不用看八字,生下来就是劳碌命。

打小就得帮着家里干活,话还没说利索,手脚已经比刚出狱的都麻利了。

一个年仅8岁的浙江小孩,实际工龄可能已经有2年了。
其他省份的网友可能会好奇,到底哪找来的那么多活?

在浙江,没工作的长辈会从家附近的工厂拿货回家加工;

有工作的长辈下了班回到家就直接上了家庭流水线。

光自家人干还不够,还会喊邻居来家里一起干。

每天一睁眼就是满屋子装不完的吊牌,卷不完的国旗,做不完的开关。

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你也会像我一样想管自己的原生家庭叫原生职场。

小小的我跟“同事”之间最大的年龄差甚至达到了70岁。

工作上出了什么乱子,那些老员工确实不会装聋作哑,但他们是真的听不见。
浙江的老一辈是没有退休概念的。

有人说家里78岁的二大爷每天都在愁自己不好就业;
还有人说公公退休后,露出了点好吃懒做的马脚;

被婆婆破口大骂没有进取心,60岁正是奋斗的年纪。
这些年,“拼命挣钱”慢慢成了浙江人一张镀金的赛博名片;

“活该浙江人挣钱”这句话也成了一部分浙江人的精神G点;

越来越多人想坐实这些“刻板印象”。

当浙江网友津津乐道自己或家人朋友从一贫如洗到风生水起的发家史,让评论区跟帖的同IP网友们都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暗爽感时;

我想起的是七岁那年坐在小山一样的纸箱旁边,听着做手工活的长辈们唠家常;

聊着谁家至今每顿饭只吃一碗白粥和半个咸鸭蛋,全家人苦了半辈子存下三十万的故事。
拼搏精神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我们总是会被他人身上那股向上的蛮力打动。

但如果可以,我们能不能别再定义什么才叫“上”。

有人“向上”的标准是爬上金字塔顶端,有人的目标只是翻过老家门前的那座小山;

我们各凭本事,谁也别看轻谁。



萝卜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浙江,上班就像吃饭一样,没得选!就算是小三,也得忙着上班,谁敢坐享其成?生活就像一场马拉松,咱们都是拼命的跑者。听说有人把这叫“天道酬勤”,我觉得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我在这里不禁想,难道我们非得跟流浪猫比拼谁更会攒钱吗?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景,而浙江人则是辛勤劳作的象征。但是,不管你在做什么,别忘了给自己留点时间,休息一下,毕竟能在攀爬的路上透透气也是不错的选择啊!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帮助|意见反馈|

GMT-8, 2025-9-22 21:54 , Processed in 0.0512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