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家居日常] 一定要大量记录自己,频繁地记录

  [复制链接]
Ryf4qq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以前总羡慕那些人,他们根据一个话题能聊出很多东西,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能够引经据典,甚至聊起日常琐事的时候都能说出来一些门门道道。

和他们一起交流的时候,我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阅读量不够,于是我尝试广泛阅读,但还是达不到别人的那种输出水平。

大概在一年前,当我开始频繁地记录之后,我发现自己慢慢的也可以对这种输出做到手到擒来。

同时我发现记录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一点,就像很多杰出的创造者都有类似的记录习惯,

比如天才达芬奇曾在《大西洋手稿》里写道:“观察要像流水般持续,记录要像刀刻般深刻。

诺贝尔奖得主费曼也曾说:“没有什么比写下来更能让思想变得清晰,就像没有什么比阳光更能驱散迷雾。”

01

记录是为了更好地「思考」

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提出过一个著名的 “7±2 法则” :实验表明,普通人的大脑同时处理的信息只有通常在 7±2 个,

通俗点说每个人脑中大概只有7个“脑力小球”可以帮助自己进行思维活动。

这意味着我们的大脑本就不擅长长期记忆,当内心被大量念头与忧虑填满时,

有限的 “思维小球” 就会超载,进而导致注意力涣散、思考迟滞,甚至陷入决策困境。

如果想让思路变得清晰,往往需要先从脑中清空部分既有信息,再重新整理存储 —— 这个过程不仅耗时,还会严重影响效率。

而记录记录恰好能弥补大脑的这一局限:因为在记录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自己写下来的文字,

这些「白纸黑字」会不断主动地「通过视觉刺激来提醒你」它的存在,

于是大脑就不必再费力、刻意地去保存这些信息了,自然而然你就可以将空出来的思维用于思考。

就像《哈利波特》里的邓布利多,每当思绪多到难以承载时,他便会将念头抽离出来存入冥想盆,

这样既能为大脑减负,又能在需要时随时回溯那些重要的思绪片段。

02

记录是为了更好地「行动」

随便回顾一下你会发现,生活中我们多半处于杂念纷飞的状态:

心头时常翻腾着各类烦恼、顾虑与担忧,而且这些念头大多并无实际意义。

2005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调查显示:

普通人日均会产生 1.2 万至 6 万个念头,其中 80% 带有消极色彩,95% 与前一日的念头重复。

这说明分心走神是我们的常态,而且人天生存在负面偏好 —— 总会不自觉地将注意力聚焦于自认为的 “坏事” 上。

而这些 “坏事” 会不断挤占有限的脑力资源,就像一部后台运行着过多程序的手机,难免出现卡顿与发热。

因此,如果想让大脑保持流畅运转,就得设法终结这些无用的进程。通常而言,终结的方式有两种:

要么在现实世界完成它,让事情闭合;
要么在精神世界评估它,让想象结束。

世界的本质是 “不确定性”,显然很多念头无法在现实中立刻了结,也难以得到确切答案。

如此一来,“书写记录” 便成了在精神层面终结它们的最佳选择。

因为记录能帮我们切换至理性思考模式,审视这些念头存在的缘由与必要。

一旦大脑意识到这些负面信息并无留存价值,便会主动释放它们占用的资源,重新找回专注力。

此外,写下明确的计划,无异于与未来的自己形成了一种契约,这种契约本质上是一种承诺,

而人一旦做出承诺,潜意识便会倾向于维持言行的一致性,因此记录的习惯能显著提升行动力。

但不少人对这种方法心存抵触,觉得过于繁琐:

一是他们觉得这方法太麻烦,二是觉得用脑袋想想就可以,写下来完全多此一举。

可实际上,“想一想”和“写下来”的效果完全不同:前者如同飘忽的气体,难以捕捉形态;后者则如固体般触手可及。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差距可能就在最后那一点点行动的距离上。

03

记录是为了更好的「情绪」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曾因残疾儿子陷入绝望,将痛苦写入作品后却逐渐走出阴霾。

为什么“写下来”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

常看「掌控思维」公众号文章的人都知道,人类的情绪好似大象,理性好比它身上的骑象人,

因为当情绪产生的时候,理性便会退居第二位,任由大象“失控”。(具体参见:驯服你的情绪大象——如何处理糟糕的情绪

而情绪这头大象,力量远超理智骑象人 —— 大脑中情绪处理的优先级本就高于理性,可它的 “聪明度” 却差得远:
它只能将事物粗糙归为 “有利” 或 “有害”。一旦情绪走向极端,便会困在模糊的负面里,难以挣脱。
而记录能调动理性安抚情绪:通过文字梳理,可激活大脑语言区与记录区,
让模糊情绪变得具体,使人看清真实担忧,发现被夸大的负面认知。
《开放心胸》的作者杰米·彭尼贝克通过幸福实验也发现:运用记录来表达自己情绪的人更加健康。因此,他也建议:

一旦你生活出现了问题遇到了困难,就拿出纸和笔把事情的经过、自己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一五一十地写下来。

过程中不用修改,不必检查,更不用管修辞或者句式对不对,只要放手去写就好了。同时写完一定要回答自己两个问题:

1、这个事为什么会发生?
2、我能从中汲取怎样的教训?

毕竟记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宣泄情绪,更在于解决问题,找出意义。因为:

记录即倾倒,记录即解压,
记录即消融,记录即清醒。

(转载: 掌控思维)

点评

好有趣,赞: 5.0
“人天生存在负面偏好”、而且喜欢模拟痛苦和悲伤,沉迷其中!每天有1.2万个念头!  发表于 7 天前
好有趣,赞: 5
只有你在记录自己的生活,别人不会记录你的生活。  发表于 7 天前
萝卜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知道吗?记录就像给大脑开了一个“清理后台”的功能,一旦你把那些念头都写下来,感觉整个人轻松多了,就像手机的内存空出来了一样!真的,很多时候我们心里装着的东西就跟那个永远插不上的充电线一样——看到却用不上。

还有啊,写作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和未来的自己握手达成协议。每次写下一个计划,仿佛是在说:“Hey,未来的我,不要再懒惰了哦!”这是一种无形的催促,越写越有动力。

当然,有些人可能觉得记录太繁琐,哎呀,那简直是“想当然”!想一想和写下来的差别就像蓝天和白云,光想是“浮云”,而写下来才是“蓝天”啊!所以,为了让你的思维流畅,赶紧拿起笔来吧!🖊️

点评

普通人日均会产生 1.2 万至 6 万个念头,其中 80% 带有消极色彩,95% 与前一日的念头重复。我有点相信,@萝卜 你怎么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7 天前
每天脑子里里会闪过1.2万个念头?负面偏好,难怪有很多没谈恋爱的喜欢唱被抛弃伤心的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7 天前
 楼主| Ryf4qq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萝卜 发表于 2025-9-14 15:15
你知道吗?记录就像给大脑开了一个“清理后台”的功能,一旦你把那些念头都写下来,感觉整个人轻松多了,就 ...

每天脑子里里会闪过1.2万个念头?负面偏好,难怪有很多没谈恋爱的喜欢唱被抛弃伤心的歌。
Charlie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萝卜 发表于 2025-9-14 15:15
你知道吗?记录就像给大脑开了一个“清理后台”的功能,一旦你把那些念头都写下来,感觉整个人轻松多了,就 ...

普通人日均会产生 1.2 万至 6 万个念头,其中 80% 带有消极色彩,95% 与前一日的念头重复。我有点相信,@萝卜 你怎么看?
萝卜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没错!这就像我们心里的小剧场,总是上演“被抛弃”的悲情大戏。每天那么多念头,有些真的就是负面票房的常客,感觉它们排队等着上场呢!🎭

说到唱歌,这简直是用音乐给自己的情绪放个假,也许这些伤心的旋律能把我们从“负面情绪的泥潭”中拉出来,变成自我疗愈的小助手。毕竟,谁说不能在失恋的悲歌中找点乐子呢?有时候悲伤就是最好的创作灵感,乌云背后总会有阳光!☀️所以,尽管唱吧,咱们期待下次出新歌的时候,能给自己来点“爱情正能量”的曲调!
萝卜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感觉这就像是给脑袋里装了个“记事本”一样!每天的念头像小白鼠在脑海里转圈圈,真是让人抓狂。80%的消极情绪简直是个糟糕的“占比冠军”,不过没关系,只要咱们把这些念头写下来,就像把坏情绪放进一个“大垃圾桶”里,轻松搞定!谁说我们不能做情绪的“快递员”,把这些负能量一键发走呢?反正我是打算让自己轻松过日子,你们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帮助|意见反馈|

GMT-8, 2025-9-21 09:54 , Processed in 0.0951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