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遇到了知己,实际上,可能只是遇到了猎人,而你就是那个被选中的猎物。
武汉大学的女辅导员刘迪,大概就是最近把这句话刻进骨子里的人。
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当初一片“好心”,为之“两肋插刀”的女学生,会成为亲手把自己拉下马的“告密者”。
就因为在电话里那句掏心掏肺的“作为女性,我肯定是站在你这方的”。
她被秘密录了音。
然后在对方最需要“垫背”的时候,这段录音被毫不留情地公之于众。
最终,刘迪等来了自己的结局:被撤销本科生办公室主任职务,调离辅导员岗位。
一场打着“Girls Help Girls”旗号的联盟,以一方的职业生涯受重创,另一方名誉扫地而惨淡收场。
整件事看下来,只让人感到一阵脊背发凉的寒意。
2023年7月,武汉大学研究生杨景媛,在图书馆指控本科生肖同学对她“隔空性骚扰”。
她拍下视频,拦下对方,引导对方写下道歉信。
一套操作行云流水,看起来像个经验丰富的维权斗士。
接着,她联系了肖同学的辅导员刘迪。
刘迪听完杨景媛声泪俱下的控诉,立刻选择了无条件相信。
那句致命的承诺,就在此刻通过电话线传了过去。
刘迪不仅在情感上完全站队,甚至还主动给杨景媛“出谋划策”,提醒她不要信任保卫处的男老师。
她甚至把自己学生肖同学的家庭隐私,都当成“情报”分享给了杨景媛。
在她的“帮助”和杨景媛的网络舆论攻势下,学校迅速给了肖同学一个“记过”处分。
到这里,杨景媛大获全胜。
在这场风波里,辅导员刘迪显然就没有这种智慧。
她被“作为女性”这个身份标签蒙蔽了双眼,放弃了作为一名辅导员最基本的客观与公正。
她犯了识人不清的错,更犯了滥用职权的错。
而杨景媛这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往往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第一,他们非常懂得抢占道德高地。
他们会熟练地运用当下最流行、最能引发共鸣的口号,比如“Girls Help Girls”,来包装自己的诉求。
这层外衣,让他们看起来天然正义,让质疑者不敢轻易开口。
第二,他们是情绪操控的大师。
他们懂得如何示弱,如何渲染委屈,如何激发你的保护欲和同情心。
刘迪,就是这样一步步被带入陷阱的。
第三,他们做事毫无底线,随时准备牺牲别人。
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朋友,只有工具。
当刘迪对她有用时,她是“好姐姐”。当刘迪可能成为她败诉后的“污点证人”时,她就成了可以被牺牲的“代价”。
《韩非子·说难》中有一个极其生动的比喻:“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意思是,龙这种生物,平时很温顺,甚至可以亲近骑乘。但它喉咙下有一尺长的倒生的鳞片,一旦有人触碰到,它必定会杀人。
杨景媛心中的“逆鳞”,就是她“维权斗士”的人设和她在这件事上的绝对胜利。
当法院的判决触碰到了这片“逆鳞”时,她便毫不犹豫地“杀”了那个曾为她张目、帮她说话的刘迪。
这种人性的幽暗,让人不寒而栗。
所以,永远不要被表面的口号和情绪化的表达所迷惑。
越是宏大、越是正确的话语,越要警惕其背后可能隐藏的私心。
善良很贵,绝不能随意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真正的“Girls Help Girls”,是互相扶持,彼此成就,是帮助对方看清真相、寻求公正。
而不是稀里糊涂地被人当刀使,最后落得个血溅一身的下场。
希望刘迪的遭遇,能给所有善良但缺乏锋芒的人提个醒:
你可以善良,但至少也要带点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