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原创小说] (孙洙)唐诗三百首 -1 感遇 其一 张九龄+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复制链接]
Jenny 发表于 2024-8-25 17: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诗三百首》---注解,评析版

编者孙洙,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无锡.孙洙字临西,一字苓西,号蘅塘,晚号退士,
祖籍安徽休宁县.他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年)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
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

第一卷:五言古诗

感遇·其一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wēi ruí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春秋
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
自比兰桂, 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
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
情怀。 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 草
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 1、翠微:青翠的山坡。 2、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
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3、机:世俗的心机。
【韵译】: 从碧山下来,暮色正苍茫, 伴随我回归,是皓月寒光。 我不
时回头,把来路顾盼: 茫茫小路,横卧青翠坡上。 路遇山人,相邀去他
草堂, 孩儿们闻声,把荆门开放。 一条幽径,深入繁茂竹林, 枝丫萝蔓,
轻拂我的衣裳。 欢声笑语,主人留我住宿, 摆设美酒,把盏共话蚕桑。
长歌吟唱,风入松的乐章, 歌罢夜阑,河汉稀星闪亮。 我醉得胡涂,你
乐得癫狂, 欢乐陶醉,同把世俗遗忘。
【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
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 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写暮色苍茫
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 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
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
既不 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 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
行衣。欢言得所憩(qi),美 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
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点评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发表于 2024-8-26 07: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帮助|意见反馈|

GMT-8, 2025-9-22 12:07 , Processed in 0.0508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