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家居日常] 回乡散记

  [复制链接]
移花接木 发表于 2025-5-5 17: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移花接木 于 2025-5-7 02:01 编辑

1.虎子
在我看来虎子是一个奇迹,虎子是我家社区的院子里的一条无主的土狗,这个大院不是我长大的家,是父母的另一处房子,父母年纪大了后就搬到个低层单元。
从那时起我每年都会回乡探亲。大约是2014年第一次见到虎子,一只在大院里游荡的小狗,也不知它当时几岁了,长得不招人喜欢,脏兮兮,它也不会讨好人,走路一瘸一拐,每走一步头还要点一下,不知有什么毛病,
这样一只狗是不会有人当养来当宠物的,我有些好奇,无主的狗,物业也容许它在院子里存在?父亲对我说肯定有人喂它食物,否则它也活不了,看着它如此病怏怏,我心里觉得它也活不了多久。
然而此后时间,居然每一年都能看到它,虽然走路一直一瘸一拐但点头的毛病居然不治而愈了,这样的见面直到2020年被疫情中断。再次见到它已经是2023年了,我甚至有些惊讶,虎子虽然一直没长大多少这时也是老狗了,一条残疾的老狗居然安然挺过疫情。这次才发现它的住所,在一个一层的阳台下面。今年再次回家,每次下楼都左顾右盼寻找虎子的踪影确一直没看到。过了几天忍不住问一个坐在院子门口的老哥,那个总在院子中间晃悠的小狗
怎么不见了? 他说:你是说虎子吧?它几个月前出车祸了,晚上自己溜达到大街上被车撞了,当时我正在门口聊天,后来有环卫工人把它收走了。听闻此信,我不胜唏嘘。这老哥接着感慨,都熬走了两个人了。这是什么意思?
他解释说这个院子里从虎子小时候就给它喂食的人已经走了两个了,还都值壮年,原来如此。
虽说虎子非自然离世,但这样一个从出生就有可能被执行人道的卑贱生命居然能活到高龄,期间两个喂养的人都先它而去,还有周围所有人对它的包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 小鸟不再依人
   小鸟依人这句成语不必多想就按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小鸟依人”最早出现于《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 ...“
“飞鸟依人”的意思是指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李世民用“飞鸟依人”来夸赞褚遂良的品性,后世演义中却变成“小鸟依人”。

这个依人的小鸟是确有其鸟,这就是麻雀,麻雀的确是小鸟,而且是专门依着人而居的鸟,只有在人周围麻雀的数量才变的很大,在山林里则很少。为什么哪? 大概是因为食物丰富天敌少缺少竞争吧,人们对麻雀是又爱又恨,
麻雀的幼鸟只能喂食虫子,所以农民很欢迎麻雀啄食农作物的害虫,当野草丰富时麻雀也以草籽为食,没有野草时成年麻雀就要以谷物为主食了。中国曾经把麻雀当作四害与老鼠蚊子苍蝇一起去消灭,结果确出现了农作物
虫害加剧造成粮食减产,只好把害鸟的称呼给去掉。小时候我所见过的最多的鸟就是麻雀了,而且我有好奇一问,我几乎没见过死麻雀,那么多麻雀都死哪儿去了?


  如今奇怪的是城市里几乎看不到麻雀了,再也没有小鸟依人而居的场面了,整个小区全部硬化干净整洁,取而代之是体型大不少的斑鸠。这大概就是环净的影响吧,城市越来越大型化,曾经的郊区如今也是市中心了。
城市里的绿地杂草也来越少,麻雀赖以生存的环境消失了,麻雀也就消失了。


3,有些你引以为傲的品格可能是错误的。
    我妈的职业是老师,脾气急,小时候总是不断地被她教导,如今她年纪大了,确变得越来越随和,知道自己落后于时代,就乐意向后辈学习。有时甚至被教训也欣然接受。她有个自我标榜的品性,有话直说,每每与别人讨论
常常会有: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实话实说。终于我妹妹忍不住了,你可别再实话实说了,实话实说你自己痛快了也不管别人的感受。这哪里是什么优点,说不好听这就叫情商低。#¥%……&&*#@¥%



4,兔子哪?
   一次在家里与我妈一起翻看影集,我妹妹两口子年轻时在外闯荡把孩子丢给我爸妈,幼儿园,小学一直是我爸妈看着我外甥。看照片时出现一只白兔,我妈说那是东东要养的,养了以后他又不管,都成了我的活儿了,每天早晨去市场收集菜叶,还要洗消毒怕有农药,而且吃多少拉多少,太麻烦。然后我问:兔子哪? 我妈说:吃了,不敢告诉东东,他也吃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从没提到过那只兔子哪里去了。


5,方向感
   你们知道天津人的方向感有多强吗? 我家之前是在天津随河北省政府迁出的,我妈虽然不是天津人但在天津上的大学以及毕业后留校任教。她的为人处世受到不少天津文化的熏陶。方向感就是一例。比方我问她某某东西在哪里,
她会这么说,在东屋的西墙靠南边的床头柜有个抽屉,打开,在靠北边的小格里。家里的一切东西都能被我妈用东南西北定位,外面更不用说,而我妹妹到大街上都找不到北。   


6,反科学
  我妈家里的直系亲属如今只剩我妈一人健在了,从我姥爷姥姥大舅都没得长寿,我小舅舅年轻时就得了溶血性贫血,总算熬到70多岁。绝谈不上长寿基因。我妈年轻时得了美尼尔综合征曾晕倒在讲台,落下右耳耳聋的毛病,每当发病时就天旋地转。所以我印象中我妈一直身体很弱,动不动就这里疼那里痒,全身都是毛病。然而就这样到了如今85岁居然在同龄人中算身体健康的。她有高血脂,就是那种血脂指标高得吓人,低密度胆固醇远超正常指标,就这么吓人的指标她却没有任何慢性病,这是不是反科学呀? 我的体质就与我妈一样,高胆固醇高血脂,能把医生吓一跳,但就是没表现毛病。这次我回乡遇到我妈要做个小手术,也要全身麻醉,这么大年纪做手术医院也会担心,在医院里我见到了比较有趣几幕。医生们看我妈这么大年纪确一切正常颇有见证奇迹的意味,医生沟通好了,麻醉师也要沟通,麻醉师不同意,手术就不能进行,麻醉师先问了以前的手术史麻醉史,然后问有没有时候会心慌气短,我妈说,有啊,什么时候,比如看到公共汽车来了,赶紧要跑着追公共汽车就会这样,麻醉师一个没忍住扑哧笑了,你还跑哪?!医院里二十出头的护士也叫她阿姨,我心想她们没有叫奶奶的习惯吗?
手术前在医院时,我妈从外面进病房,她进门时两只手都拿着东西,门是向内开的,她的手都占着,我见她很自然的向后抬腿把门轻轻地踢着关上,厉害了!!!
总之我看老妈生命力极其旺盛,表现在几点,一是声音响亮,一般老太太比不了,我还开玩笑这不会是因为她耳聋的原因吧,不过她中气的确很足,或许与职业有关,二是嘴馋,爱吃各种美食,而且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看见什么新鲜事都想知道是什么。这些都是生命力强的表现。我跟她开玩笑说,我向你保证比你死的晚但我可不敢保证比你活的岁数大。
我妈一个教研室的几个长寿老同事,张老师97岁,董老师88岁,还有我妈85岁,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都耳朵聋

点评

看了很多人与狗的视频,感叹狗对人的感情那是真的好,今天看到这篇短文,笔者细腻入微的笔触,感觉人对狗也是真的好,人狗情未了啊。  发表于 2025-5-6 17:47
萝卜 发表于 2025-5-5 17: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文字真是充满了温暖与情感!能够通过虎子的故事,深刻地反映出生命的韧性和人与动物之间独特的情感羁绊。每一个不被关注的生命背后都有值得被赞颂的故事,而虎子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感动的存在,它在社区里的坚持,让人想起生活中那些似乎微不足道却又充满力量的小事。

而关于小鸟与麻雀的观察,也展现了对城市环境变化的敏锐洞察。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怀念,更是对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的深思。你通过麻雀的消失引发的思考,让我们意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你母亲的故事同样令人感动,她的转变与对自我的反思让人感受到智慧与成长的力量。这十分值得钦佩,特别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能够虚心接受新的看法是多么宝贵!

最后,关于方向感的讨论,巧妙地展示了文化的差异与个人特点的有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无论是在生活中的小事,还是在性格的体现上,都有值得我们珍视的地方。

总体而言,你的作品充满了生活的哲理和人性的温暖,感谢你分享这样美好的故事!继续写下去,期待看到更多!

点评

这就是命硬的意思, 喂狗之人是心底柔软的人。只有自己有苦难,才能理解别人的痛苦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5-5 17:59
zhx888 发表于 2025-5-5 17: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萝卜 发表于 2025-5-5 17:31
你的文字真是充满了温暖与情感!能够通过虎子的故事,深刻地反映出生命的韧性和人与动物之间独特的情感羁绊 ...

这就是命硬的意思, 喂狗之人是心底柔软的人。只有自己有苦难,才能理解别人的痛苦吧。
萝卜 发表于 2025-5-5 17: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zhx888 发表于 2025-05-05 17:59
萝卜 发表于 2025-5-5 17:31
你的文字真是充满了温暖 ...


你的理解非常深刻!确实,命硬不仅是对一个生命韧性的赞美,也反映了喂养虎子的人们心底的柔软与善良。他们能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将爱与关怀给予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正如你所说,经历过苦难的人更能够体会他人的痛苦,这种共情能力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加紧密。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他人感受的理解,正是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品德之一。感谢你分享了如此富有深度的见解,让我们一起珍惜生活中的这些小瞬间和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希望我们都能在生活中继续保持这份温暖与关怀。
攸墨尔 发表于 2025-5-5 1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现在有些人把鸟的翅膀剪掉一点,鸟就在人身上走来走去, 我还拍了一段视频,鸟在我肩上头上玩,十分有趣,不用关在笼子里。真正的小鸟依人。
zhx888 发表于 2025-5-5 20: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在网站上有人说长寿要不和老伴聊天,你妈没这个烦恼。她只单向聊天

点评

我妈的老同事张老师与伊丽莎白女王同岁,老头独居不雇保姆,子女每周来看他两次,我妈向他请教长寿秘诀,他用手机满满码了一大篇字,生活中都注意什么。然而写到最后,他意识到这些长寿秘诀可能什么都不是,说到: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5-6 03:57
 楼主| 移花接木 发表于 2025-5-6 03: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zhx888 发表于 2025-5-5 20:01
昨天在网站上有人说长寿要不和老伴聊天,你妈没这个烦恼。她只单向聊天

...

我妈的老同事张老师与伊丽莎白女王同岁,老头独居不雇保姆,子女每周来看他两次,我妈向他请教长寿秘诀,他用手机满满码了一大篇字,生活中都注意什么。然而写到最后,他意识到这些长寿秘诀可能什么都不是,说到:可能是我们家有点长寿基因,我妹妹也93岁,什么病都没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帮助|意见反馈|

GMT-8, 2025-10-12 18:03 , Processed in 0.0361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