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患者微微举起手,脸上带着一丝犹豫,轻声说道:“医生,DeepSeek 说指南更新了,您这方案是不是过时了?” 听到这句话,医生表面上依然保持着镇定,神色如常,可内心却如同翻江倒海一般,掀起了惊涛骇浪。他强装镇定,迅速拿起最新的临床指南,仔细查阅起来。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 AI 所说的竟然是正确的!原来,由于医院库存的问题,使用了替代药,而最新的临床指南确实建议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这一刻,医生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奇幻的梦境之中,原本以为自己对医学知识了如指掌,却没想到被一个 AI 模型 “将了一军”。
博主 @孤芳自赏在事后,难掩内心的震惊与感慨,在网上发帖自嘲道:“天塌了!现在患者都带着‘外挂’来看病了?” 他本以为这只是一次偶然发生的特殊事件,然而,当他将这段经历分享到网络上后,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评论区瞬间被网友们的留言刷爆,许多医生纷纷现身说法,哭诉自己也有过类似的遭遇。有的医生表示,患者拿着 DeepSeek 给出的诊断结果,
如同拿着 “尚方宝剑” 一般,前来医院 “验货”,当发现诊断结果与医嘱一致时,便对医生夸赞几句 “专业”,可紧接着,却又送上一句犹如 “灵魂暴击” 的话语:“感觉您离下岗不远了”。还有人在评论区调侃道:“以前生病百度,现在看病 DeepSeek,下一步是不是该让 AI 给我把脉了?” 更有甚者,预言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种全新的医患关系形态 —— 患者走进医院,第一件事就是亮出 AI 给出的诊断报告,而医生则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与 AI “斗智斗勇”,以证明自己诊断的准确性。这样的场景,光是想象一下,都让人觉得既新奇又滑稽。
然而,在这些看似玩笑的话语背后,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这场 “人机大战” 的背后,彰显的是 AI 医疗强大的实力。DeepSeek 犹如一个知识渊博的 “超级学霸”,能够实时抓取全球多达 2.5 万份医学期刊的信息,其获取知识的速度之快,就如同医学生在考前疯狂突击一般,令人咋舌。这也使得 “医生跟不上指南更新” 这一问题,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新型的职业危机。此外,DeepSeek 的待机时长,也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类医生。相关数据显示,AI 每天能够处理高达 427 万次的问诊请求。这一数据,让人们不禁感叹:“以前看病排队两小时,现在 AI 五秒出方案,这效率简直绝了。” 在如此高效的 AI 面前,传统的 “996”“007” 工作模式,都显得相形见绌,望尘莫及。
面对 AI 带来的这种 “降维打击”,医护群体们也展现出了强烈的 “求生欲”。许多医生坦言,现在查房之前,都会先查阅一下 DeepSeek,生怕在患者面前被当场 “打脸”。这一系列现象,不禁让人深思:在未来,医生这个古老而神圣的职业,真的会被 AI 所取代吗?
此外,AI 问诊还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法律责任问题。当医生出现误诊时,患者可以明确责任主体,向医生或医院追究责任;但如果是 AI 看病出现错误,责任的界定则变得异常复杂。正如律师所总结的:“AI 处方顶多是‘电子跳大神’,吃出问题后的追责难度堪比证明‘你妈是你妈’”。正是考虑到这些潜在的风险,目前国家已经明确规定,AI 不能独立开具处方,其给出的建议顶多只能作为一种参考,类似于 “养生建议”。这一规定,旨在保障患者的权益,确保医疗行为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尽管 AI 存在着诸多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医疗领域毫无价值。事实上,AI 与医生并非是相互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更像是一种相互协作、共生共荣的关系。就如同导航仪和司机,导航仪能够为司机提供准确的路线规划和实时路况信息,帮助司机更高效地到达目的地;但在行驶过程中,司机仍然需要手握方向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判断和决策。在医疗领域,AI 能够帮助医生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医疗流程,填补医疗资源的缺口;而医生则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AI 技术的发展,虽然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为医疗变革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医生与 AI 之间协作的不断深化,医疗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