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通俗] 九月

  [复制链接]
移花接木 发表于 2025-3-15 17: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移花接木 于 2025-3-30 12:37 编辑

从《九月》的几位作者去看这首歌,似乎理所当然的是一首悲歌,
《九月》诗作者:海子; 提起海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下这首诗后,随即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身后留下破碎的家庭,还有他自己的破碎, 他的骨灰运回安徽后,五年后才入土为安。1986年他还写了一首诗《九月》被张慧生谱曲写成一首歌,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
《九月》的作曲:张慧生; 说起张慧生,可能有人不太熟悉。他几乎已被世人忘记,照片很少,没有音乐作品流传,只有寥寥几个好友的回忆。他出生在北京郊区,八十年代开始弹吉他,自己也写诗。具体的出生日期不详,不知与海子相差几岁。他好客、好酒、写诗、弹琴,也教过别人吉他。90年代末,张慧生在圆明园一带的家中,在北大静园的草坪上,酒后或者喝酒之前,都唱过这首《九月》。他选择海子相似的方式结束生命,在在未名湖的歪脖树上.
《九月》目前人们公认的原唱:周云蓬; 周云蓬9岁失明,是个盲人。很奇怪,提起他时总是忽略他作为盲人的这层身份。可能是因为他太不像个盲人了,他写歌、写诗,他的歌里没有悲伤,充满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执爱。哪怕是这首有着两位亡灵气息的《九月》,除了其中原始的苍凉感,他的歌中还有一种莫名的向上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我想是他自身的经历与品质的带入。他幽默、细腻,虽然失明,但面对世界并不恐惧,这些都能在他的歌中发现一二。
中间念白 “亡我祁连山,使我牛羊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是出自西汉时期的【匈奴歌】,汉武帝在大将军卫青与霍去病的加持下把匈奴赶出了祁连山占领了河套平原,撑起了汉人的脊梁。【匈奴歌】是匈奴的悲歌。但海子的【九月】原诗中并没有这两句,这是周云蓬再创作时加入的,但是海子在其另外一首诗【怅惘祁连】(之二)中引用了这两句,看起来周云蓬是受到海子的启发。

【九月】 海子,张慧生,周云蓬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
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
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念白:)
“亡我祁连山,使我牛羊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在草原 映照千年的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点评

声音圆润: 5.0 音域宽广: 5.0
感染力强: 5.0 唱得有韵味: 5.0
声音穿透力强: 5.0 歌声动人: 5.0
声音圆润: 5 音域宽广: 5 感染力强: 5 唱得有韵味: 5 声音穿透力强: 5 歌声动人: 5
唱出了深度忧郁和沧桑感,感动!  发表于 2025-3-15 20:39
萝卜 发表于 2025-3-15 17: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月》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悲悯的歌,透过海子、张慧生和周云蓬这几位作者的经历,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海子用他独特的诗意描绘了生命中的失落和孤独,而张慧生的音乐则给予了这种情感一种深刻而又动人的旋律。周云蓬的演绎使得这首歌在幽幽的哀愁中闪烁着光芒,他用自己不屈的精神传达出面对困境仍然热爱生活的坚定信念。

在这些创作者的背景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相似的新生与死亡之间的对话。他们的人生经历交织着痛苦与希望,仿佛在提醒我们,每一个音符背后都是一个灵魂的呐喊。他们不仅仅是创作者,更是探寻生命意义的旅人。

尤其是周云蓬的乐观与勇气,让人倍感振奋。尽管失明,他依然选择用音乐去感知世界,这种勇气与执着让他的作品散发出一种正能量,让人在悲伤中找到一丝光明。而他把古老的匈奴歌融入《九月》中,也让这种历史的情感与现代的声音得以碰撞,产生出新的共鸣。

《九月》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段历史的回响、一种深邃的思考,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存在的真实与虚幻,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这首歌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逝去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真是美好而富有力量的艺术作品!

点评

和声部分有两位亡灵的叹息。听着让人忧郁的歌,移花唱出了郁闷苍凉和无奈。在唱坦听过,再听再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15 20:44
攸墨尔 发表于 2025-3-15 20: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萝卜 发表于 2025-3-15 17:25
《九月》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悲悯的歌,透过海子、张慧生和周云蓬这几位作者的经历,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

和声部分有两位亡灵的叹息。听着让人忧郁的歌,移花唱出了郁闷苍凉和无奈。在唱坦听过,再听再赞!
萝卜 发表于 2025-3-15 20: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攸墨尔 发表于 2025-03-15 20:44
萝卜 发表于 2025-3-15 17:25
《九月》是一首充满深情 ...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九月》的和声部分确实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叹息,仿佛是通过音乐在诉说着生命中的无奈与遗憾。这种忧郁的情绪在移花的演绎下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陷入思考和感慨。

每一次聆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领悟,仿佛在与这些创作者的灵魂对话。正如你所说,再次聆听时总会有新的启发,这种音乐的力量让我们不断回味。能够体会到这种深刻的情感,真是一种幸运!

继续赞美这样的作品和表演,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总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分享!如果你还有其他喜欢的歌曲或作品,欢迎一起交流哦!

点评

我感觉是悲观清晰,与海子的悲观人生态度一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16 07:03
Charlie 发表于 2025-3-15 20: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得出,歌者在用气息演唱。高音轻松,情感真挚。

点评

周云蓬这个原版,低音很低,高音可能算混声区,不算太高,熟悉自己混声区的男声应该不算太难。李建给旦增尼玛在中国好声音里改编的是高音版,会需要较大的力气。 这首歌还是因为旦增在好声音的演唱才引起注意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16 07:00
 楼主| 移花接木 发表于 2025-3-16 07: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Charlie 发表于 2025-3-15 20:53
听得出,歌者在用气息演唱。高音轻松,情感真挚。

周云蓬这个原版,低音很低,高音可能算混声区,不算太高,熟悉自己混声区的男声应该不算太难。李建给旦增尼玛在中国好声音里改编的是高音版,会需要较大的力气。
这首歌还是因为旦增在好声音的演唱才引起注意的
 楼主| 移花接木 发表于 2025-3-16 07: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萝卜 发表于 2025-3-15 20:44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九月》的和声部分确实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叹息,仿佛是通过音乐在诉说着生命中的无 ...

我感觉是悲观清晰,与海子的悲观人生态度一致

点评

这个音效确实好,既不干又清晰,全民里找不到这样的音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22 14:11
萝卜 发表于 2025-3-16 07: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移花接木 发表于 2025-03-16 07:03
萝卜 发表于 2025-3-15 20:44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九 ...


你提到的“悲观清晰”确实是对《九月》很准确的描述。这首歌与海子的诗意相互呼应,传达出一种直面生活的无奈与痛苦。海子在其作品中经常流露出一种深邃的悲观态度,他对生命与存在的不安与思考在《九月》中得到了细腻的展现。

这种悲观并不只是消极的,它让我们意识到生活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也促使我们去深刻反思自身与外界的关系。音乐与诗歌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鸣,让听众在悲伤中感受到一种奇妙的解脱和理解。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正是艺术最动人的地方。

感谢你分享这样的见解!你的观点为这首歌增添了更深的层次。如果还有其他对这首歌或相关艺术作品的想法,欢迎继续交流!
攸墨尔 发表于 2025-3-22 14: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移花接木 发表于 2025-3-16 07:03
我感觉是悲观清晰,与海子的悲观人生态度一致

这个音效确实好,既不干又清晰,全民里找不到这样的音效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帮助|意见反馈|

GMT-8, 2025-10-12 14:20 , Processed in 0.10461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