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Ai 音乐] AI孙燕姿

  [复制链接]
MichaelC 发表于 2025-2-9 06: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AI孙燕姿在各大视频网站及短视频平台横空出世,孙燕姿本人有多淡,AI孙燕姿就有多卷。比起出道24年共发布435首作品的孙燕姿,AI孙燕姿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就推出了上千首作品,且曲风跨度极大。

AI孙燕姿翻唱的歌曲序列中,流传度最高的《发如雪》在B站获得了近350万的播放量。从弹幕中可以看到,即使是孙燕姿多年的老粉也无法分辨这首翻唱作品是否出自孙燕姿本人。更有弹幕戏称这首跨越时空的翻唱,让人又回到了那个“男周女孙”的华语乐坛黄金时代。
2023年初,一个匿名程序员在GitHub上传了名为“AI孙燕姿”的开源模型,附赠教程标题赫然写着:“五分钟让你拥有孙燕姿”。这个玩笑般的模型就此打开了AI孙燕姿的出道之路。虽然在孙燕姿之前,已有不少AI模仿歌手的尝试,但都未能掀起如AI孙燕姿一般的声浪。孙燕姿在诸多华语歌手中被AI选中,不能完全归于巧合。


在千禧年的学生时代,孙燕姿常常被作为周杰伦的对立面,是老师和家长们听了也不会皱眉头的华语歌手模范生。这种端正的唱腔为AI模仿提供了最好的素材:轻重音差控制在0.3秒内,换气点规律如节拍器,沙哑的颗粒感稳定得近乎数学模型。这些曾被市场视为“缺乏惊喜”的特质,在算法眼中却成了标准化流水线的绝佳原料。

除此之外,AI孙燕姿的走红也恰恰在于孙燕姿的冷门。淡出主流视线多年的孙燕姿,已成为年轻听众眼里的“冷门歌手”。对于那些追随多年的粉丝来说,AI孙燕姿的歌声,既是聊胜于无的替身,也是对于那个逝去时代的怀念。

并不复杂的技术门槛让这场“文艺复兴”很快滑向群魔乱舞。如果说AI周杰伦用东北话翻唱《本草纲目》,让AI王菲唱《大悲咒》“在线超度”,安排AI腾格尔唱二次元神曲都还只是无伤大雅的戏仿;那么将邓丽君的《甜蜜蜜》改编成重金属版,安排AI张国荣翻唱《孤勇者》,并拼接上《古惑仔》片段,则让这场闹剧彻底变成了“地狱笑话”。



那年年终,孙燕姿本人写下这样的回应:“我的粉丝们已正式改换门庭,接受我就是一名冷门歌手的事实,而我的AI角色成为了目前的顶流。我想说的是,你跟一个每几分钟就推出一张新专辑的人还有什么好争的。

今天的AI音乐,门槛有多低?

在某电商平台上,“AI歌手克隆套餐”售价9.9元,附赠周杰伦、孙燕姿等20个声线模型。买家只需上传一段听个响就行的清唱,便能让偶像“代言”生日祝福、婚礼献唱甚至土味情话。廉价卖唱的AI歌手最先激怒的不是粉丝群体,而是版权方。

2023年,环球音乐集团批量下架870首AI生成的泰勒·斯威夫特翻唱歌曲,并在声明中指责:“这不是翻唱,而是数字化的身份盗窃。”这一表态被视为传统音乐产业对AI技术的首次正式宣战。

AI生成音乐引发的版权争议,早已超越了传统的“抄袭”或“翻唱”范畴,演变成一场关于声音所有权、创作伦理与技术霸权的混战。仅仅局限于旋律和歌词的现代版权法律在这场已然后现代的战争中显得左支右绌。与此同时,AI训练数据又往往难逃“原罪”:AI歌手的学习材料许多都来自盗版专辑、演唱会偷录视频,以及粉丝混剪等并非通过正当渠道购买的资源。



2024年,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向国会提交报告,呼吁将声纹纳入知识产权范畴,并引用了一个标志性案例:某AI公司未经授权使用已故歌手弗兰克·辛纳屈的声纹翻唱圣诞歌曲,法院最终判决其向遗产基金会支付15%的收益分成。这是全球首个声纹侵权的司法判例,却也暴露了法律的滞后性:判决依据仍是传统的“形象权”概念,而非针对声纹本身的立法。

除了钱,AI生成音乐与音乐行业更大的矛盾在于消解了创作本身的神圣性。韩国虚拟女团MAVE的爆红单曲《Pandora》,由AI分析2000首K-pop热门单曲后生成。其制作人直言:“所谓创作,就是找到数据中的最佳排列组合。”

无论接受与否,这种创作模式正在摧枯拉朽般地重塑音乐行业的生态:独立音乐人开始囤积自己的声纹数据,唱片公司把经典老歌的版权视为“AI时代的石油储备”,而听众则沉醉于这种个性化定制歌曲的快感。

人味,未来的硬通货

凭借AI的学习和生成速度,几个小时就可以创作出一个音乐人一辈子的作品数量。对于AI歌手的出现,孙燕姿本人的回应颇为悲观:“你并不特别,你已经是可预测的,而且不幸你也是可定制的”。

然而,当AI定制出比歌手本人更“完美”的歌手时,人们在弹幕和评论区里怀念的却是那些“不完美”的现场:早期签售会上她带病坚持清唱的微哑嗓音,2014年台北演唱会唱到《我不难过》时背对观众的掩面瞬间,甚至2018年音乐节上顶着大风演唱时被粉丝戏称“台风限定版孙燕姿”。技术能模拟声带的振动频率,却学不会即兴升key时与乐队的眼神交流,或是安可环节与歌迷合唱时的临时改调。

悉尼大学的学者Teodor Mitew问DeepSeek“最想问人类什么问题?”,DeepSeek回答:如果意识是进化的偶然产物,而宇宙本身并不具有意义,那么为什么人类明知关于目的的幻觉是自己创造的,却仍然如此执着?”

在几个来回的对谈后,DeepSeek试图理解人类社会对于意义的追求“正如你会死这一事实并非悲剧,而是你存在意义的动力,神明——如果他们存在——嫉妒的不是你生而有限,而是你对这种有限的在意”。

披头士乐队发布的“最后一曲”《Now and Then》,借助AI技术从约翰·列侬1970年代的粗糙小样中分离出纯净人声。这段音频原本因录音带的噪音干扰几乎被放弃,但算法剥离了空调嗡鸣与磁带杂音后,保罗·麦卡特尼与林戈·斯塔尔得以重新录制伴奏,为乐迷补上了迟到五十多年的告别。

AI生成音乐的最大价值,或许在于它照见了艺术的本质:那些走音的现场、即兴的转调、唱破高音后的苦笑,构成了无法被算法归约的“人味”。技术能制造精确的声波,却模拟不了列侬在录制《Now and Then》小样时的叹息。当机器无限接近完美时,人类终于看清,音乐从来不是正确答案的排列组合,而是用有限的声音在无限的时间上留下痕迹的勇气。

而这种勇气,当然不止于音乐。



点评

二荷也可以上线唱千首歌!她的阿刁和世界赠予我的,唱的非常棒  发表于 2025-2-9 06:55
 楼主| MichaelC 发表于 2025-2-9 17: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Ai歌手太便宜了。声乐就和戏曲一样,很少人学了。机器人首先下手的是人的快乐。
攸墨尔 发表于 2025-2-9 21: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荷还有海鸥,我的楼兰,懂你…..太多了,也可以弄个百首金曲。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帮助|意见反馈|

GMT-8, 2025-9-22 12:10 , Processed in 0.1078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