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兵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诗词韵文赏析
阆苑瀛洲见《金瓶梅词话》引首。
词牌名《行香子》,共四首,元朝中峰禅师作。这四首词,说的是慎独出世的人生观。
作者把它们置于全书的“引首”,表明了他的创作主旨。
第一首言“无荣无辱无忧”的人生处世哲学。
阆苑,指宫苑,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住处;瀛洲,为仙山;金谷,是地名,晋石崇曾在此建造花园;陵楼,乃高楼大厦的别称。它们都是令人神往的居处。
此词开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人间仙景。但它们都不如“茅舍清幽”。作者一年四季甘愿居住在“野花绣地”般的山野之中,“倦时眠,渴时饮,醉时讴”,过上无拘无束的隐居生活。
第二首具体描写日常生活态度。
先是对眼前“水色山光”的细致描绘,以构筑隐逸之士日常起居的生活环境:短墙矮窗,池塘绿水,周围山峰环绕。词人于此“细烹茶,热烘盏,浅浇汤”,可避免人间的一切烦恼,多么清画,
第三首叙述理想中的“吾庐”。
那是一处清幽、潇洒、宽舒了“吾庐”的特点:环境幽静,结构精巧。平常在这“水竹之居”处观鱼赏景,求神、读书,富于诗意。
第四首抒发词人慎独出世的怀抱。
“且优游,且随分,且开怀”,三个“且”字,层层迭进,凸现了作者不慕富贵,随遇而安,听天由命,得过且过的思想。
这四首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一首直接点明题旨,第二、三首具体描绘人生理想,第四首照应前词。
它们表达的思想意蕴对研究《金瓶梅词话》的思想主旨颇有价值,是揭示小说思想奥秘的一把“钥匙”。
《新刻金瓶梅词话》影印本
酒丧精神破丧家见《金瓶梅词话》引首。又名《四贪词》,共四首,都是劝诫世人勿贪欲之作。
第一首是戒酒词。上半阕写贪酒的危害。“背义忘恩”,“疏亲慢友”,词人先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贪酒者的形象,再用“多由你”,“尽是他”等不容置辩之辞,予以强调,艺术感染力较强。下半阕点明戒酒的主题,提出“今后逢宾只待茶”之议。
第二首是戒色词。与第一首稍不同的是,此词开篇即提出戒色的问题,“休爱绿鬓美朱颜,少贪红粉翠花钿”,是词人对世人的忠告,它们置于此词的开首,给人的劝谕意义很强。下半阙再从“人能寡欲寿长年”的角度,指明戒色之好处,符合明人重视生命价值的思想潮流。
第三首是戒财词,上半阕中,词人从哪封建道德伦理的度叙述了求财欲之害:“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怀情为利休。”下半阙全是劝诫之辞。词人从“莫与儿孙作远忧”入手,强调了积财为儿孙谋的思想。
第四首是戒气词。上半阕指出逞气和灾祸的因果关凡事放宽情”的诚谕作了铺垫。最后两句点明此词的思想主旨。
这四首词列于小说的引首,表明作者的创作题旨乃在于戒欲。也有研究者认为,这仅仅是一种“保护色”,有的研究者将此和万历年间雒于仁的《四箴疏》联系起来,认为它是讽喻明朝时政之作;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未免显得牵强。
总之,它值得重视。
丈夫只手把吴钩见《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此词乃南宋词人卓田所作,词牌名《眼儿媚》。卓田,字稼翁,号四山,福建建阳人。开喜元年(1250)进士。
原词如下:“丈夫双手把吴钩,能断万人头。如何铁石,打作心肺,却为花柔。尝观项籍并刘季,一怒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
和原词相比,小说中的引词有六处异文,可能系传抄过程中的误录。
词旨乃题苏小楼。苏小,是南齐名妓,倾倒过当时的文人学士。词人登临苏小楼,缅怀往事,感慨万千。刘你拜倒在女人的石榴裙下。
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是历虫给人们的深刻昭示。
词一开头,先描写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的伟绩。“吴钩”,是古代吴地所造的一种弯形的刀。这里是指武器。男儿凭借着它,驰骋疆场。
正如小说在诠释词意时,在“花柔”(即多情的女性)而前,未免屈志丧节。下学然”字,活现了他们在打天下的戎马生涯中的心灵痛苦。
《词话》在引录此词后,有一节关于“情色”的议论:
“色绚于目、情感于心,情色相生,心目相视。亘古及今,仁人君于,弗合忘之。”
有的研究者据此认为小说的思想主旨乃是写情。
其实,这是从话本小说《刎颈鸳鸯会》中袭用来的,说明两者的思想是相通的(参见“刎颈鸳鸯会”条)。
《清平山堂话本》封面
拔山力尽霸图隳见《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诗为七绝。
作者写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只因宠着一个妇人”,兵败垓下,为乌江所阻,自刎身死的感叹。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前两句“拔山力尽图霸隳,倚剑空歌不逝骓”化用项羽(垓下歌)中的诗句,描绘英雄项羽兵败垓山的情景。
“拔山”、“倚剑”皆言项羽的英勇和威武;“力尽”、“空歌”,用动物的亦通人性来反衬,他从不可一世的顶峰跌落到现得尤为强烈。
后两句“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奥起对爱妾虞姬的情思。“那堪回首”四字,表达了他对任绝世佳话。
现在一切都将“告别”了,其心情自然十分凄切沉痛。此诗虽为史官所叹,实体现着作者的思想,字里行间隐伏着封建士大夫认为女人是“祸水”的传统观念。
鸿鹄高飞兮见《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这是一首四《先秦汉魏两晋南北朝诗》辑录,全文如下:“鸿鹄高飞,一有矰缴,尚安所思。”对照小说中的引录,可见两者有着多处文字上的差异,说明此诗在流传过程中有误录。
此诗写于刘邦的晚年。他在夺取全国政权后,曾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统治。但在皇位的继承问题上,却迟迟未定。他想废嫡立庶,又恐朝野反对。在宠妾戚夫人“哭泣不止”之时,作诗安慰她。全诗共八句。
前四句叙述自己建功立业的伟绩。“鸿鹄”,是一种鸟名,飞得很高很远,常用来比喻志气远大的人。这里乃刘邦自喻,他在秦末的群雄竞逐中,已“高飞”,“抱龙”,占有天下,四海归一,普天同庆。诗人在戚氏面前的这番炫耀,形象地表现了刘邦的志满意得。
后四句是他宽慰戚氏的话。第五六句紧接上文,描写汉王朝的统治十分稳固。虽有商山四皓等人辅助太子,反对废嫡立庶,但终究不能动摇皇帝的宝座。
诗中“矰缴”,是指猎取飞鸟的射具,这里借代战争。因为刘邦在成立汉王朝后,仍面临着巩固政权的历史任务,他灭了韩信等人之后,控制了大局。
本诗连珠手法的运用,使全篇吟唱的主题得到强调。小说引录此诗,意在说明刘邦“只因也是宠着个妇人”,才导致后来的宫闱之乱,加速了汉王朝的走向崩溃。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 商务印书馆
刘项佳人绝可怜见《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诗为七绝。
此诗是第一回“入话”的总结。全诗哀叹虞姬、戚氏的命运,说明《眼儿媚》词中所叙项羽、刘邦“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的道理,诗人强调了“刘项佳人绝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是历史的必然,小说第一回的上述诗词中所表达的题旨,可用“女人亡国”概括之。
作者反复强项羽和刘邦“只因宠着一个妇人”,和全书的内容似乎并不契合。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小说在改写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由此可见传抄时期的《金瓶梅》其思想主旨是“政治讽谕”,作者借史事以谏时政,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的意义(参见“政治讽谕说”条),可为一说。
无形无影透人怀见《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诗为七绝。
武松不听劝阻,在酒店内吃好酒后独身上景阳冈。正待要在树下的大青卧牛石上躺下时,但见青天忽然起一阵狂风。此诗就是对这阵狂风的描绘。
诗共四句,首句“无形无影透人怀”是从人的感觉上来说;第二句“四季能吹万物开”叙述了风的作用;第三句“就地撮将黄叶去”写武松眼前的实景;第四句“入山推出白云来”叙风推白云的景观,是视野的拓展。
全诗语言质朴、明白,是一首很有特点的“古风”,常为宋元明时代的“说话”艺人所运用。
诗人从眼前之景入手,又融铸着主观情感,以唤醒读斓虎来”的情节描写和武松打虎的英勇气概,作了气氛上的渲染。
景阳冈头风正狂见《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这是一篇七言“古风”,引录自一百十五回本《水浒传》,诗共三十句,“单道景阳冈武松打虎”。
前六句为第一层,主要描冷云笼罩,活现了一个阴森恐怖的世界。以下八句为第二层,主要描写猛虎之威:这只“兽中王”,张牙舞爪,直扑武松,连山谷中的诸种动物都被惊得四散逃窜。
最后十六句为第三层,具体描写武松和猛虎的搏斗情景。这位“清河壮士”,在突然而来的危险面前,表现了惊人的勇武之态。他迎虎而上,“拳头脚尖如雨点”,痛打猛虎,终于制服了这个庞然大物。
全诗重点是第三层。前二层都是为武松打虎作渲染的,在映衬和对比中凸现了人物的鲜明性格。
全诗结构谨严,语言生动形象,在短短的二百十字中,凝聚着丰富的情节内容,说它是我国古代叙事诗中的一篇佳作,并非溢美之辞。
《新刻金瓶梅词话》书影
壮士英雄艺略芳见《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诗为七绝。武松打虎,为民除害,做了巡捕都头,“传得东平一府两县,皆知武松之名”,小说袭用了《水浒传》中的这一情节,于全书的结构关系不大,后来的“崇祯本”对此作了很大的删削。
这首七绝是对武松的赞歌,前两句描绘武松“挺身直上景阳冈”的英雄行为和谋略;后两句叙述武松“自此声名播四方”。它是第一回中“武松打虎”情节的小结。
下面“按下武松,单表武大”,转入小说正文。
柔软立身之本见《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这几句生处世哲学。上半阕强调“柔软立身之本”、“无争无竞是贤才”;下半阙侧重在阐述人须“安分”,不须计较的说教。
小说在叙述武大“软弱、朴实”的性格时,引用这些“格言”界中的弱者,第一个死于非命。
兰陵笑笑生对他的同情乃至赞扬,居于高位者恐怕不易做到。
相当初见《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这是一首散曲,名《山坡羊》。聪明美丽的潘金莲,被张大户“收用”后,不为“主家婆”所容,如破烂一般,硬塞给了外形丑陋的武大。
她既不能获得优裕的物质享受,又缺乏丰富的感情慰藉,这种伤心怒恨之情,只有在琵琶声中才能得到倾诉,此曲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潘金莲的一腔怨愤。
“他乌鸦怎配鸾凤对”,曲中处处把潘金莲和武大对比,如将“鸾凤”与“乌鸦”相对比之外,还连用了“真金”与“高号铜”、“羊脂玉体”与“顽石”、“灵芝”与“粪土”,“金砖”与“泥土基”对比,这一系列两两相对的形象化比喻以及第一人称排比句式的采用,如诉如泣,富于艺术感染力。
曲中流露的这种伤感之情,十分真实、可信,亦无可厚非。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这说明潘金莲开始意识到自己个体的价值,有了一点自我觉醒。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人格从不被重视,现在潘金莲高歌自己是鸾凤,是黄金,有其合理成分。”
《金瓶梅诗词文化鉴析》 陈东有 著
叔嫂稗踪得偶逢见《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诗为七了一位打虎英雄。武松高大壮健的身躯,英勇无畏的气情中,掀起一阵难平的波祷,自也属人之常情。此诗写于潘金莲初会武松时,形象地表现了她的神情和心态。她邪言钩钓武松”。
封建社会践踏妇女的恋爱自由,摧残人性的罪恶本质,于此可略见一斑。
万里彤云密布见《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此为雪景词。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描绘了“纷纷扬扬飞下了一场瑞雪”的奇景。作者融汇了古赋铺陈艳冶之长,艺术地表现银妆世界的恬美。
诗中运用了许多的比喻和典故,如以琼花祥瑞喜指雪花,是很形象和生动的。“剡溪当此际,濡滞子猷船”句,是指历史上晋王子猷(徽之)雪夜访戴逵的故事。
本源出自《世说新语》。《太平寰宇记》一书亦有记载。“当时吕蒙正,窑内叹无钱”句,借用的是吕蒙正和刘千金的爱情故事。这在元明戏曲中是盛为流行之作,如《破窑记》即演其故事。
这些比喻和历史典故的运用,使词富有新意,也充满了市井气息。小说插入的这首雪景词,于情节的发展有较大作用。它映衬着潘金莲对武松的“撩逗”,一冷一热,达到了景和情的完美交融。
廿公《跋》对《金瓶梅》有如下的感慨:
“不知者目为淫书,不惟不知作者之旨,并亦冤却流行者之心矣。”
自小说问世后的四百年间,世人多视潘金莲为“淫妇”,实为有失偏颇之论。
雨意云情不遂谋见《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此为第一回的回末诗,系七律,既总结了本回的内容,又概括了金莲对武松的灼热情欲。
“戈矛”,原指兵器,这里喻矛盾和冲突。她和武松的“作寇仇”是她的情欲得不到满足的结果。而对武松来说,拒绝潘金莲的引诱,自是正人君子的行为,历来为人所称扬。
但是,综观潘金莲堕落的全过程,作为“骨肉”的他也有某种不可推诿的责任,现代著名作家欧阳予倩的话剧《潘金莲》,对此有所表现,可谓知音之言。
《宋元金辽小说史》 张 兵 著
文章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本文选自张兵、张振华选编《经典丛语·金瓶梅说》,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转发请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363487280503620111/其他 男人们一直要给潘金莲正名,她当然不是淫荡之妇,为了得到瓶儿的宫廷宝贝,她还给西门庆和瓶儿提供方便,唯利是图杀人才是她的正确标签
页:
[1]